如果抛开工程化◆★■■,马斯克的思路是显而易见的★◆:以算力搭建和数据淘金为主轴的AI生态体系,持续建造多个大模型,并在数年内实现参数翻倍甚至翻5倍◆■■◆★■。从堆人力◆★■◆★★、堆场景◆◆◆★◆、写规则■■◆◆,转变为运用数据飞轮去训练模型■★◆★◆■,以此实现AI的快速迭代。
从技术思维来看■■,发布会上的出现的东西◆■■,都似曾相识。Robotaxi理念的Cybercab和Robovan(后者可视为感应充电的中巴)◆■◆■★,Optimus人形机器人★◆◆■。日本人在10多年前就开始兜售各种家政机器人■◆★、机器狗之类的,但完全没有眼前这场发布会的影响力。
这和好莱坞的业务有点重叠。不同的是■◆,好莱坞明白告诉观众这只是一场梦■■■★◆★,而马斯克则极力表明“这不是梦”◆■,而是未来。
现在,机器人的舞姿◆★、家政和调酒动作都还处于尴尬的模仿期★★,但这套系统迟早能进化到拥有真正的能力◆◆,在用户手里也能持续进化。这也是和日本公司的机器人产品最大的不同。
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,都在高喊AI■★■■◆◆,就连炸药奖都未能免俗,但面对普通公众■★■■,迄今表达最生动、最完美的,只有马斯克当前这场秀。他让公众了解了什么是AI◆★,不需要任何基础知识门槛。这份沟通和公关能力★■,确实无出其右。其兜售概念的能力★■■◆◆◆,无论在科技还是工业界,都很难找到匹敌的对手。
马斯克治下的特斯拉,直到2019年在中国设厂,才摆脱了产能地狱和华尔街无休止的做空■★★◆。如果没有临港工厂◆◆★■■★,特斯拉和Lucid、Rivian都是差不多的小角色。马斯克在德国试图拷贝“临港路线”,被各种幺蛾子作弄得心态炸裂,最新的则是病假率一度高达30%。
区别在于,如果将这些视效作为AI的外化,那么马斯克的发布会是独一无二的■◆★■◆。
北京时间10月11日上午的特斯拉名为■★◆◆“We Robot”发布会,充斥了马斯克风格★◆★◆:迟到、戏剧性登场■◆★、画饼★◆★◆■■、主题升华至人类未来。事先夸口说“载入史册”,视效上似乎配得上■◆■◆,但穿透了内核则未必。
不用说,所有马斯克的梦元素组合——高度AI化的生活体系,如有商业上的可执行性■★◆◆◆★,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。才是问题所在。
至于低收费、沿途充电的各种Robotaxi,外形的确炫酷■★■★■★,但属于智慧城市的范畴■■★■◆■,也就是高度依赖政府的行政组织能力和投入。别的不说■★,道路下大规模部署接续充电模块,绕开各种管线,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。而且现在Robotaxi看着都不错,但后台接管次数远非理想,这还是在电子围栏内■★◆。本质上,在完全由无人驾驶交通参与者组成的场景中,Robotaxi才能达到如此理想的运营效率。
Cybercab列队泊入★■★★■■、机器人鱼贯而入、机器人热舞、调酒、家政服务演示,会场附近的街道和建筑物都打上卡其色灯光,匹配Cybercab的金色和LED的点阵灯,一切都在暗示人们,这就是现象中的未来■◆。
马斯克许下的诺言,譬如计划2025年投产Cybercab◆◆,票价或比公交便宜;规模生产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价格将低至2万-3万美元◆★★★■。这些饼◆◆◆,听听就算了◆◆★◆■★。如果放在美国生产★◆■■■★,从工程角度完全不可能。想实现的话(时间必然推迟)■★◆◆■,一定在中国人的帮助下,在中国建立产能■■◆◆★◆。但中美如此对立的情况下◆◆★,任何数字产品都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■◆◆★★,美国怎么可能接受中国制造的机器人进入美国市场。到那时尴尬的必然是老马本人★★。
很多人都期待特斯拉推出Model 2有执念◆★★,并在失望之余指责特斯拉不务正业◆■■◆◆★。这其实误解了马斯克。他贩卖的不是汽车/储能业务,也不是猎鹰系列火箭,而是梦想。